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
我国智库建设情况简介
来源: 省社科联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4-02 15:49:55
编辑: 韩学历

  智库也称智囊机构、智囊集团或思想库等。一般来说,是由多学科专家和学者组成,他们主要从专业化的角度,客观、科学地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的战略性或具体性政策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并影响社会舆论和公众观念。由这些学者和专家组成的这种公共研究机构人们称之为“智库”。目前,现代智库己经成为世界各国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等问题时所倚重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继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后,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第四部门”。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智库迅速发展的30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智库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智库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智库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一、我国智库发展现状

  据《2013年全球智库发展报告》统计,截止2013年底,全球各类比较活跃的智库有6826家,其中美国1828家,中国有426家,英国268家,分居全球前三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智库建设不断发展,各类智库不断建立,决策咨询水平不断提高、质量明显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500多家智库专业机构,专职研究人员达3.5万人,工作人员高达27万之多,智库数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按照机构属性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典型的准智库性质的官方机构。如各级党委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各政府部门内设的专门研究机构等。这些研究机构属于党政附属研究机构,直接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

  第二类:党校、社科院等属于党委政府所属事业性单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兼具官方和半官方色彩。这些机构在我国政治结构中处于有利地位,其政策研究和服务方式都十分便利。

  第三类:大学里各种社会科学院系和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它们独立自主性强,民间色彩、学术意识浓厚,研究水平高,经费主要来自学校内部拨款、研究人员的课题研究经费和其他渠道的赞助,研究成果的发布主要通过学术论文的发表,课题成果的宣传。由于研究人员的社会声望和高水平的研究价值成果,往往也能得到各级决策者的青睐。

  第四类:挂靠在企业里的各种研究机构。这类研究机构一般关注与自身行业联系密切的研究主题,与社会经济影响、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涉及到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的研究报告往往能引起社会的关注。通过媒体宣传对党委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决策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五类:民间注册的单独研究机构。如天则经济研究所、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治方研究基金等,这种纯民间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中国数量很少,生存环境还比较脆弱,但由于其研究成员往往集中了社会知名研究专家,有比较完善的宣传平台和较强的社会影响,研究的成果往往开明、大胆、创新,“上谏”意识浓厚,发展空间很大。“民间智库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打破政府智库的‘部门本位’和大学智库的‘学科本位’,以相对比较客观中立的姿态探讨一些公共政策问题。”

  当前我国党政、社会科学院和民间等五类智库中,正常运行且对公共政策形成和社会公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智库大约有212家,多数分布在北京和上海,主要集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城市化、生态、国际关系、党建等领域。

  二、我国智库的管理运行方式

  (一)“政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模式

  受各国历史传统、国家体制和决策体制的影响,世界上各国思想库的类型和特点不尽相同,但它们的运行方式基本上是相同的。国外思想库的经验表明,要发挥“思想库”的功能和作用,必需要有“思想库”的运行机制作保证。智库产业是一个各种资源相互作用的平台,包括各类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政策资源等,因此智库产业想要运行成功,首先要保证拥有各类资源。其次要保证各类资源相互之间以一种正向的、促进产出的方向相互作用,而不是以一种负向的、彼此抵消的、降低产出的方向相互作用。

  从这个结论来看,考察智库产业的各类参与主体(包括各级政府、企业、智库机构)发挥正向作用,一是需要明确各类参与主体的定位。二是与其他的主体如何进行良性互动,包含各类资源以及互动关系的智库产业运行模式,我们简称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模式。

  概括来说,中央政府应该提供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支持,在人才吸引、资金吸引等方面提供适合于智库产业运行的创新政策,给予其他主体以指导;当地政府应该挖掘和贡献本地特殊性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另外,政府应搭建产业及生活配套平台,承接中央政府的各类政策,打造智库平台;智库机构作为创新源泉,应该提供智力资源,为智库成果提供一系列保障措施。通过以上主体之间的互动,最终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智库运行管理模式,实现以“智”而制的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智库产业有利于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将我国人口众多的特点转化为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带动地区和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为我国保持长期较快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在智库的运行过程中,应从国情出发,加强政府引导,建立包括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内的科学、系统、动态、可行的运行管理体系和监督维护机制,提供开放创新、公平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建立智库产业发展基金等。同时,智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须强化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发展机制,切实发挥市场的主体性和人才的能动性,加强市场和政策营销,真正为国家文化战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智库产业区各主体的合作模式

  在智库产业区中,最重要的两类主体是智库机构和企业,两种主体合作的模式有多种,沟通方式也有多种,不同的主体之间可根据合作项目的性质自由选择合作模式。当前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契约合作。契约合作是智库机构和企业各方依靠合同契约联系起来,合同期内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经济利益的经济、技术合作方式,合作内容从技术、生产等方面延伸到资金、设备、人才、管理、销售等各方面。

  2、技术协作。技术协作是智库机构把符合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并协助企业投入尝试和生产,形成实际生产力的一种技术协作方式,它是目前发达国家广泛开展的一种产学研一体化方式。

  3、入股合作。智库机构以成果作投资,企业以设备、资金等实物作投资,共同组建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以实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过程。

  4、共同合作。这种产学研一体化方式,既使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能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研发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技术实践性问题,又可以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得到足够的资金、设备等资源,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5、一体化合作研究。一体化合作是产学研中层次最高、结合最紧密、绩效最显著的合作形式,它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打破原有体制关系的产学研主体整合为一个规模更大、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强大的一体化研究中心。

  (三)智库产业区运营的保障机制

  一个典型的智库产业区的建设时间周期长,需要协调的各类问题复杂,而智库产业区在建设过程中能不能形成对各类企业和智库机构的吸引,决定着最终智库产业能否成功。这就需要有一整套保障机制来保证智库产业的顺利运营。在当前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中,这类保障机制包括以下内容:

  1、国家政策的支撑。国家在税收、财政、工商行政等方面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各部委在财政方面的资金支持,银行的贴息贷款和大额授信额度支持等。

  2、土地指标取得和地价优惠支持。园区的建设必须依赖土地。这就需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开发。对于土地价格则希望当地政府以优惠价格出让。

  3、税收优惠支持。各级政府在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各种税收方面对园区本身的开发经营和园区内注册的各类公司、企业、组织给予的优惠待遇。

  4、行政收费优惠支持。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和经营过程中,各级政府对各种行政性收费的优惠,同时对日后在园区内注册的各类公司、企业、组织行政性收费也给予一定免除。

  5、人才落户政策。产业区关键人才的落户政策,以及园区入驻人员子女上学受教育问题。

  6、公正司法和信用保障。新世纪衡量国家财富更多的是无形财产,这包括公正的司法系统和国家管理能力、信用和清晰产权等。因为这些无形资产创造的公正司法机制、信用等能带来更高的劳动效率,这才是国家和民众最大的财富。

  7、创造良好的园区文化和价值观。园区要真正建立一个智力+资本的集群体,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商业机会不断吸引人才和创新公司加入园区固然重要,但要持续壮大这一特殊团体只是提供优惠政策难以长久维持,还需司法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清晰产权、信用文化等,尤其是园区文化观和价值观等重要因素一起支撑。

  三、我国智库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智库的发展处在成长阶段,与国际一流智库相比,全面参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各级党政军智库和社会科学院智库的行政依赖色彩还十分浓重,民间智库赖以生存的资金筹措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相当欠缺,智库创新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缺乏激励性,公众利益表达渠道有失通畅。同时,标签化、边缘化和无实质内容的智库泛起,影响了整个智库的生存与竟争环境,这些因素都使得中国智库的影响力和创新能力受到制约,也影响了中国社会“智政”结合的程度。

  (一)高质量智库建设滞后。我国智库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多数省市区及重点城市社科院和高校下设的政策研究与咨询机构的思想产品产出能力,尤其是高水平思想产品产出能力与国内外知名智库存在较大差距。地方政府理解、细化、执行国家层面公共政策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国家层面公共政策的实际效果。因此,提升这些地方智库的发展水平,就和建设高质量智库一起成为影响我国智库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二)智库结构不合理,民间智库少。我国智库主要以政府主办为主,官方智库占绝大部分,民间智库仅占5%左右,约120多家,大多数规模较小。从首届中国智库论坛评选的国内智库综合排名看,中国社科院等十佳智库大多属于官方机构。而目前世界影响力较大的智库,几乎都是民间智库,如布鲁金斯研究会。所以,我国需要在智库结构调整方面下功夫。同时,智库缺乏独立性,其资金支持以财政为主。独立性是智库的生命所在,直接影响研究成果的质量。目前,我国质量相对较高的智库大多是官方机构,政策研究不可避免会受决策层的影响,难以保证研究成果的客观性。以财政资金为主要收入的“官方智库”占智库总量的95%以上。因此,我国需要在体制改革、经费扶持上下功夫,发挥财税政策导向作用,确保智库的独立性。

  (三)智库发展资金支持不足,且有外资介入。国内许多智库出于生存需要,向政府、企业申请的多是短平快的研究项目,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展战略性、长远性问题研究。这不仅难以提高研究实力,而且会影响智库独立性。此外,由于发展资金不足,面对生存压力,有些智库接受外国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智库的政策方向,对我国的政策安全产生一定威胁。

  (四)体制内外智库难以实现公平竞争。目前,我国官方和半官方智库所掌握的资源丰富,研究实力相对民间智库来说更为雄厚,国家及企业的大型项目也大多委托给体制内的大型智库。即使部分民间智库具备研究能力,也难以和官方智库平等竞争。此外,优秀人才也往往首选体制内智库。这种局面如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我国智库的良性发展。

  (五)涉藏涉疆智库发展严重滞后。我国非党政机关涉藏涉疆政策研究处于散兵游勇、方法滞后、机构缺乏等阶段。全国高校系统没有一个涉藏涉疆专业智库机构,西藏及四省藏区、新疆高校至今没有研究现实问题的智库机构,少有本民族学者关注现实政策研究。专门研究机构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与人类研究所,新疆历史与发展研究室,西藏社科院、新疆社科院都是服务于地方党政的综合研究机构。教育部151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没有一个是涉藏涉疆专业智库,各高校也缺乏相关智库研究专家。

  现有涉藏涉疆智库集中在中央统战部所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及四省藏区党委统战部门等,研究任务基本上满足上级交办、自治区政策制定、危机管理等,既未形成与国家治藏治疆战略安全需要相适应的体系完整、预测研判能力强、政策转化效率高的研究队伍,更未形成能与西方涉藏涉疆智库研究进行智力较量的本土战略研究体系,极大影响了涉藏涉疆政策的制定、实施、调整与发展。

  为促进我国智库良性发展,需逐步改革体制内智库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民间智库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发展模式。要发展民间智库,从体制上为智库行业松绑,建立健全智库的资源分配体制,增加平等的竞争机会,充分发挥涉藏涉疆智库主动参与国际舆论交流的作用。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智库自身能力和研究质量,也有利于促进智库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办王雪茹供稿)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版权所有 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