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
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决策咨询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三点建议
来源: 省社科联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1-24 09:30:41
编辑: 韩学历

  王亚玲      苏  怡

  精准扶贫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如何扎实推进我省精准扶贫脱贫的政策措施,对于顺利完成“131”总体要求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参与党校不同班次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研讨交流的同时,到一些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到目前在我省精准扶贫脱贫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问题

  1、有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依然严重不足,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仍未解决,这不仅制约着贫困村的退出,也制约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户脱贫工作步伐。

  2、目前我省精准扶贫多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方式,存在着只管合作社搭建,不论合作社效益的情况。

  3、脱贫考核不合理、不科学。我省扶贫资金的下达在每年5、6月份,这势必影响贫困户种养殖业的实施,而且贫困村是按年度进行脱贫考核,有些项目的实施可能会跨年度,这就造成了脱贫的“数字化”或“被脱贫”的现象。

  二、建议

  1、在精准扶贫的原则下,做到“点面”结合,既要精准到点,又要实现面上扶持。可借鉴“同德模式”和兴海县南部三乡扶贫攻坚方法,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点面”结合的方式,对我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村实施整村推进,帮助实现整体脱贫。首先,将我省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贫困村作为扶贫的重点地区,增加扶贫资金的投入。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易地搬迁等重点工程,集中力量改善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达到农牧民增收的目的。其次,在继续坚持普惠政策的同时,制定贫困户的特惠政策措施。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户在贫困表现、贫困根源、贫困特点和减贫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第三,将精准扶贫与提高人力素质结合起来,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围绕实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两后生”职业教育培训、资助贫困大学生等重点项目加大资金投入,真正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第四,着力推进贫困村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发展。继续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实施贫困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级卫生技术人员培养力度,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全社会保障水平合理增长机制,持续提高贫困农牧民的整体保障水平。有效解决因观念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上学致贫和因生态环境恶劣致贫等问题。

  2、加大农牧区组织化扶贫的力度。扶贫实践证明,农牧户的组织化是实现农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农牧区组织化扶贫战略就是集中各种扶贫资源,以农户组织创新为核心通过引导、扶持来帮助贫困户参与农牧区组织化的进程,最终实现贫困户走脱贫致富之路。农户组织化是农村牧区组织创新的一项新内容,应在贫困农牧户组织化进程中加入扶贫资源,扶贫对象等变量,确立扶贫工作新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扶贫资源投入可依据吸纳贫困户数量以及受益多少来确定扶持资金投入,防止出现“乱撒胡椒面”现象,把有发展前景的真正能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合作社、企业等社会组织通过国家扶持政策支持来引导构建起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3、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精准脱贫考核办法。扶贫脱贫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依据扶贫项目类型,制定适宜的脱贫考核办法。根据我省扶贫资金下发的时间,建议可以在本年度考核的扶贫项目采取跨年度进行考核。对于产业扶贫项目考核应有长远的合理计划,分年度按步实施考核。

  (作者 王亚玲系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授,苏怡系中共青海省委党校科研处讲师)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版权所有 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技术支持